|
发表于 2019-11-20 00:17:19
来自手机
|
显示全部楼层
|阅读模式
| 来自江西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×
予身不足八尺,才不及半斗,量亦不过二两,天下之能饮者,胜我者众矣!然性嗜酒,闲时宴会,期在必饮,天愈冷而情愈烈,严冬尤炽,虽病体倦身,不能戒止,故天下之好饮者,胜我者鲜矣!
花生米一盘,小菜二三,推杯四五,六七亲友,醉意八九,酣畅十分!动则欢天喜地,手舞足蹈;行则似人推我,西歪东倒。言则如咬唇舌,口齿不清;吐则翻江倒海,人事不省。酒醉之人,可爱至极。
然予不喜大醉,大醉知觉尽失,或转头即睡,睡过即空;或头痛欲裂,呕吐不止;或失态癫狂,丑相横生,饮酒至此,意义焉存?亦不满浅尝,浅尝辄止,酒意全无,半两琼浆,趣味安生?
故予大爱中醉,似醉还醒,如真似幻,头微晕眩,眼微旋花。
佳酿在手,一饮而尽,由口而入,经舌至喉,流淌于胸腔,而后穿梭于五脏六腑,如清泉枕于石上,似甘霖沃于田园,顿觉身轻如燕,飘逸洒脱,浩浩焉如飞步太空而不坠;飘飘然若纵身湖海而不沉。
嗟夫!微醉之美,岂可言明。如烹小鲜,似煮香茗,温水慢火,沁人心脾;如尝佳肴,食适即可,切勿过则。恰似宋玉赞佳人——“减一分则太瘦,增一分则太肥。”
为人亦如是,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故《中庸》有言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”中不偏,庸不倚,是为“中和”。
壮哉!“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”一壶玉液,飞身太虚,与明月同舞,伴诗仙共醉。杯中酒重,身后名轻,物我两忘,荣辱不惊。人生如此,夫复何求!
——2019年11月20日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 |
|